好吃的四川人,為啥總愛扎堆往樂山跑?
發布時間: 2021/06/18點擊:
?吃貨界有這樣一個神奇現象:外地人組隊到四川覓食,四川人卻忙著扎堆往樂山跑。
2019年年末開通的成貴高鐵,方便了四川人的樂山覓食之旅。圖/視覺中國
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,岷江、大渡河、青衣江三江匯流于此,灌溉出滿眼清秀靈動的山光水色。
峨眉云鬘凝翠,大佛巍然聳立。本該是不沾世俗的佛學圣地,卻意外被過成了好吃好玩的逍遙之城。
中國最快樂的城市
樂山,古時稱「嘉州」,北宋稱其為「山川形勝之地,為蜀中之冠」。
西北峨眉矗立,山體高大,輪廓線條卻流暢柔美。最高處的萬佛頂海拔3099米,時而云海如瀑,時而金頂覆雪,素有「峨眉天下秀」之說。
云上金頂,天下峨眉。圖/站酷
西南黑竹溝躺臥,濃霧彌漫,古木幽深。雖人跡罕至,卻成為動植物瘋長的樂園,因神秘莫測,被稱為「中國百慕大」。
除了山,水也是樂山的一大重頭戲。
自雪域冰原之上、高山深谷之間奔騰而來的岷江、大渡河,與青衣江一同在樂山匯聚,開山辟谷。塑成氣勢雄渾的金口大峽谷,谷寬不過200米,谷深卻可達2600米,造就窄如刀縫、絕壁深澗一線天的壯麗奇觀。
流水切穿的金口大峽谷。圖/網絡
亦流淌成眉清目秀的平羌小三峽,峽區河道迂回、風光綺麗。詩仙太白云游到此,一聯「峨眉山月半輪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」,便道盡了樂山山水的恬靜秀氣。
坐鎮于三江交匯處的樂山大佛,是樂山人民逍遙閑適的最佳庇佑。
樂山大佛通高71米,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。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間,完成于貞元十九年,90年的深造淺磨,讓每一個站在大佛腳下的游人都由衷感嘆自身之渺小。
端坐于三江交匯處的樂山大佛。圖/網絡
樂山大佛雖屬于彌勒佛,卻并非袒胸露腹、嬉笑眉開的胖大和尚形象,它寶相莊嚴、面露慈悲,端坐于三江匯流處,俯瞰這充滿嬉笑怒罵的煙火人間。
四川最佛系的城市
樂山有著比天府之國成都更為平民化的市井生活。
樂山方言是至今為止仍然保留著古代五音色彩的地方性語言,因此也被稱為「最不像四川話的四川話」,在蜀地方言軟萌幽默的基礎上,多了一分引人發笑的喜感。
對于「閑來偏笑白云忙」的四川人來說,喝茶是一種習慣,而樂山人民,更是將這一習慣融入了骨血中。
人聲鼎沸的老茶館。圖/站酷
樂山盛產竹葉青和碧潭飄雪兩大名茶,出產好茶的地方,自古以來茶館也多。十步一茶館,百步一茶樓,這在樂山實在算不上稀奇。
早期的茶館常客,是一群白發蒼蒼的老者。
恰逢趕場天,古鎮街頭的老茶館里便擠滿了叼著旱煙斗的老人。也不光是喝茶,玩玩紙牌、斗斗地主、嘮嘮家長里短,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樂事有一半都寄托在了茶館上。
樂山扯貳拾柒,類似于橋牌。圖/站酷
茶館裝潢和它的顧客一樣年邁、斑駁,竹制的桌椅未著點漆,全靠來往的茶客和歲月為它們包上一層「溫柔的漿」。
老人們忙著泡茶館,樂山女人卻撐起了美食界的半邊天。
按照年齡遞增,從妹到姐到嬢再到婆,每一種樂山名小吃背后,都站著一位在餐飲界叱咤風云的女人。
門口大排長龍的芳芳蹺腳牛肉。圖/圖蟲.創意
葉婆婆缽缽雞、潘六嬢排骨面、何四嬢豆腐腦、牛華八婆串串香、九妹鳳爪... ...這些敢拿姓氏做招牌的店鋪,是樂山人對自家手藝的信心,也是樂山人對食物的虔誠。
天府之國的后廚房
在飲食文化遍地開花的蜀地四川,樂山美食依然能為好吃客們烙下獨一無二的記憶點。
樂山的美食,散落在市井小巷的邊邊角角。
每一位走在街頭巷尾的行人,手和嘴都不得空閑。或是捧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,大半碗都是骨頭湯勾芡而成的濃汁。雖叫豆腐腦,豆花卻只有薄薄的一層,厚重的燉牛肉和剁碎的大頭菜、炒黃豆、炸花生米一起,將巴掌大的小碗填充地滿滿當當。
料多得滿出來的樂山豆腐腦。圖/網絡
或是握著剛灌滿蘿卜絲的咔咔兒,沾滿樂山特產調料甜子賦予的酸、甜、辣、香。咬下一口,食材與食材間引起的奇妙化學反應滿口鉆。
夾裹著周遭騰然而生的煙火氣,讓人莫名其妙地就有了和當地融為一體的感覺。
逛街標配,樂山咔咔兒。圖/網絡
同最火爆的自貢一樣,樂山也有著豐富的鹽鹵資源,同樣也從鹽業的發展中誕生出了一道名菜——蹺腳牛肉。
清光緒年間,鹽鹵資源的開采和運輸離不開牛車,拉鹵水的牛老了之后就地宰殺。底層的勞動人民吃不起牛肉,便沿河架鍋煮牛雜。場地簡陋,沒有桌椅,食客們干脆蹺起二郎腿端碗朵頤。久而久之,蹺腳牛肉便因此得名。
吃了真的會蹺腳的蹺腳牛肉。圖/微博
雖然樂山美食大多有著溫和性子,但始終也沒落下中國人在吃食上的講究天性。
屬于川菜系卻迥異于川菜火辣滋味的甜皮鴨,離不開樂山溫暖濕潤氣候造就的甜蜜滋味;麻辣鮮香的缽缽雞,只有搭配上產自峨眉山的野生藤椒,才能碰撞出誘人的椒香味兒。
油亮甜潤的樂山甜品鴨。圖/地道風物
歷史悠久的西壩豆腐,據說非得用來自桫欏峽谷的水源才夠香;樂山干紹面里的臊子,有一味必定是來自犍為的芽菜;軟糯Q彈的葉兒耙,也必須得用本土所產的大葉先茅草裹著才好吃。
樂山、樂食、也樂人。
如果你慕名來了這里,見識了樂山大佛的雄渾,游遍了款款山水的迷離;走在街頭巷尾,被一份不起眼的小吃治愈了疲憊身心,拐進一家老茶館,在滿座喧嘩閑適中找回了生活本真模樣... ...
美食穿腸過,仙佛心中留,你必定會在繁忙與紛擾間,再次想起這座布滿人間煙火氣的山水小城。
- 上一篇:四川人野性吃蛙圖鑒
- 下一篇:爽歪歪的宜賓,誰都遭不住